-
【2022年邳州市招商】南京重大项目推进:一季度投资超 600 亿元 筑牢发展根基
南京重大项目推进:一季度投资超 600 亿元 筑牢发展根基 省级项目领跑:投资进度与开工率双达标 一季度,南京 36 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144.38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28.8%,高于序时进度 3.8 个百分点。15 个省级新开工项目已开工 9 个,开工率达 60%,其中南京盛鑫大尺寸硅外延材料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国内半导体材料自给率,中车数字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推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升级。 市级项目全面推进:产业与基建并重 420 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601.2 亿元,达序时进度。137 个新开工项目开工 64 个,开工率 46.7%。代表性项目包括中国移动长三角科创中心,聚焦 5G 研发与应用;华天存储及射频类集成电路封测项目,提升南京在半导体封测领域的竞争力。 产业项目方面,318 个市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 470.15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28.1%。科创项目完成率达 30%,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新增入驻企业 50 家,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生态。先进制造业项目完成 29.8%,江宁开发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集群加速形成,预计年产值超 200 亿元。 要素保障与服务创新:破解项目落地难题 南京建立 “重大项目服务专班”,为省级项目配备专属管家,协调解决用地、环评等问题。例如,针对某半导体项目用地需求,通过土地集约利用试点,盘活存量用地 200 亩,缩短审批周期 3 个月。 在资金保障方面,南京设立 100 亿元重大项目专项基金,一季度投放 20 亿元,支持科创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同时,推行 “拿地即开工” 模式,江北新区某项目从土地出让到取得施工许可仅用 28 天,刷新项目落地速度。 未来展望:夯实产业升级基础 二季度,南京将聚焦未开工项目,强化协调调度,确保上半年开工率超 70%。重点推进台积电扩产、中兴通讯南京研发中心等项目,预计全年产业项目投资超 2000 亿元,为 “十四五” 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2022-04-18
-
【2022年邳州市招商】江苏消费市场 2022 年开年分析:韧性凸显与结构升级
江苏消费市场 2022 年开年分析:韧性凸显与结构升级 一、总体态势:稳中有进的消费基本面 2022 年 1-2 月,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254.4 亿元,同比增长 5.3%,在 2021 年同期高基数(增长 41.8%)下实现平稳复苏,总量占全国 9.7%,稳居全国第二。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 2556.7 亿元,增长 6.9%;住宿业营业额 35.6 亿元,增长 10.2%;餐饮业营业额 149.9 亿元,增长 6.0%,服务消费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二、商品消费:升级趋势与热点品类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受购置补贴延续、免征购置税政策利好,前两月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 62.8%,南京、苏州等地特斯拉、比亚迪门店销量翻倍。常州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核心城市,带动全省充电设施建设,新增公共充电桩超 1 万个,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提升 50%。 智能产品引领消费升级: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额分别增长 183.4%、259.3%、74.1%。苏宁易购推出 “智能家电焕新计划”,搭载 AI 语音控制、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销量增长 200%,反映出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大宗商品支撑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烟酒类销售额分别增长 30.5%、21.6%、17.1%,其中智能家电、成品油需求旺盛,春节期间家庭焕新和出行需求叠加,拉动相关品类增长。 三、服务消费:复苏态势与新兴场景 餐饮住宿稳步恢复:限上餐饮收入增长 5.2%,较 2021 年 12 月加快 6 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长 10.2%,高于餐饮业 4.2 个百分点,商务出行和短途旅游带动酒店入住率回升至 65%,接近 2019 年同期水平。 文化娱乐消费升温:1-2 月电影票房收入 13 亿元,基本恢复至 2019 年同期,其中 2 月份票房超 10 亿元,位居全国第一。《长津湖之水门桥》等影片带动观影人次增长 40%,影院配套餐饮、周边商品销售增长 25%。 乡村旅游逆势增长:全省乡村旅游监测点接待游客 6356.84 万人次、消费收入 186.46 亿元,较 2019 年同期分别增长 16.4%、14.2%。盐城大丰荷兰花海、南京溧水草莓节等活动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民宿预订量增长 30%,农产品现场销售额增长 20%。 四、新型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提速 网络零售强劲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 26.6%,拉动限上零售增长近 4 个百分点。春节期间,苏宁易购线上平台销售增长 98%,汇通达 “超级年货节” 销售额 10.9 亿元,同比增长 67%,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贡献显著。 快递与消费协同发展:1-2 月快递业务量 12.7 亿件、收入 126.3 亿元,分别增长 15.8%、11.5%。京东南京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日均处理订单超 100 万单,智能分拣效率提升 300%,保障线上消费配送时效。 五、政策与市场环境:纾困与创新双轮驱动 江苏实施 “苏政 40 条” 等稳企政策,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超 200 亿元,发放消费券 10 亿元,带动消费乘数效应达 1:8。“苏新消费・冬季购物节” 累计举办 1100 余场活动,线上消费金额突破 2 万亿元,重点商圈客流量恢复至疫情前 85%。同时,《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规范》等标准出台,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消费者投诉办结率达 98%,消费满意度提升至 89 分。 六、价格与未来展望:温和通胀与潜力释放 1-2 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 1.1%,涨幅温和。猪肉价格下降 39.1%、鲜菜价格下降 3.7%,拖累 CPI 约 0.95 个百分点;淡水鱼、鲜果、鸡蛋价格上涨拉动 CPI 上升 0.21 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结构性波动明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预计全年社零总额增长 6% 左右,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文旅消费将成为核心增长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 50% 以上。
2022-04-07
-
【2022年邳州市招商】徐州贾汪区:高企申报辅导助力科创企业提质增效
徐州贾汪区:高企申报辅导助力科创企业提质增效 一、精准辅导:破解申报痛点 为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通过率,徐州市贾汪区科技局于近期联合省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举办 “一对一” 诊断辅导活动。活动针对 2021 年申报中暴露的技术材料撰写不规范、财务数据衔接不畅等问题,邀请省高企评审专家,采用 “岛屿式会议” 模式,为 27 家企业提供精准指导。 会前,企业提前整理申报材料和财务报表,梳理疑点问题;会中,5 个专家小组针对技术创新性、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布局等核心环节逐一解答。某新材料企业现场解决了 “研发项目与产品关联性证明不足” 的问题,专家建议其补充产学研合作协议和检测报告,完善技术路线图。另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就 “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认定” 获得指导,明确了收入核算范围和佐证材料要求。 二、全流程服务:从培育到认定的闭环管理 贾汪区建立 “pre - 高企培育库”,对有意向申报的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入库企业可享受政策培训、研发费用归集指导、知识产权规划等服务,2021 年培育库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增长 25%,专利申请量增长 40%。此次辅导活动是培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后续还将开展 “线上 + 线下” 系列培训,覆盖全区超 50 家企业。 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2021 年贾汪区高企申报通过率较往年提升 15%,新增认定企业 12 家,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18%。通过 “诊断 - 培训 - 跟踪” 机制,力争 2022 年申报通过率突破 80%,新增高企 15 家以上。 三、政策赋能:科创生态的优化升级 贾汪区对通过认定的高企给予最高 20 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同时,联动金融机构推出 “高企贷”,根据企业研发投入给予最高 500 万元信用贷款,2021 年已为 8 家企业提供融资超 3000 万元。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贾汪区搭建 “企业需求 - 高校成果” 对接平台,促成徐州工程学院与本地企业合作项目 10 项,涉及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例如,某机械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发的智能焊接设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产品附加值提升 30%,市场占有率跃居行业前五。 四、区域示范:县域科创的 “贾汪模式” 贾汪区的高企培育经验正在向徐州全市推广,鼓楼区、云龙区已借鉴其 “岛屿式辅导” 模式,开展针对性服务。徐州市科技局数据显示,2021 年全市高企数量突破 2000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45%,较 “十三五” 末提升 8 个百分点。 未来,贾汪区将进一步整合科创资源,建设 “高企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从知识产权布局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目标到 2025 年,高企数量突破 80 家,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
2022-03-21
-
【2022年邳州市招商】江苏技术合同交易:三千亿背后的创新动能
江苏技术合同交易:三千亿背后的创新动能 一、交易规模:创新成果转化的量质双升 2021 年,江苏省技术合同登记 82555 项,成交额 3013.56 亿元,同比增长 29.02%,首次突破三千亿元大关,总量稳居全国第三。其中,技术开发合同占比 51.08%,成交额 1539.26 亿元,显示出江苏在研发领域的强劲实力;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 545.09 亿元,增长 47.81%,体现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加速推进。 从技术领域看,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位居前三,成交额分别为 973.01 亿元、692.46 亿元和 421.39 亿元,占比超 69%,与江苏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高度契合。南京、苏州、无锡三市成交额占比 58.59%,成为技术交易核心区,其中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 900 亿元,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形成 “研发 — 转化 — 产业化” 的完整链条。 二、创新要素:知识产权与区域协同的双重驱动 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1329.85 亿元,占比 44.13%,其中专利交易 674.47 亿元,显示知识产权转化的活跃态势。江苏积极推动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高价值专利,2021 年新增 PCT 国际专利申请超 1 万件,同比增长 15%。 区域协同方面,江苏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建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2021 年跨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超 500 亿元,占全省 16.6%。南京与上海共建研发飞地,推动紫金山实验室成果在上海张江转化,苏州工业园与深圳高新区建立技术交易互通机制,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落地项目超 30 个。 三、政策支撑:从平台建设到资金保障 江苏依托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创新 “揭榜挂帅” 等服务模式,2021 年发布技术需求超 1 万项,促成合作项目超 2000 个。同时,设立 10 亿元技术转移基金,对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推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提升至 50%。 在金融支持方面,推出 “苏科贷”“知识产权质押贷” 等产品,2021 年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超 1500 亿元,其中技术合同质押融资占比超 20%。苏州试点 “技术交易 + 供应链金融”,企业可凭技术合同获得最高 3000 万元贷款,惠及企业超 500 家。 四、产业影响:从技术突破到集群升级 技术交易的活跃推动了产业升级,2021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47.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18%。在先进制造领域,南钢的智能焊接技术通过技术交易实现产业化,带动省内 5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升级,生产成本降低 12%;在生物医药领域,恒瑞医药通过技术转让引进国外创新药品种,研发周期缩短 2 年,相关产品上市后年销售额超 10 亿元。 中小企业成为技术交易的重要参与者,2021 年全省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超 40%,同比增长 35%。徐州贾汪区通过技术交易平台引入高校的环保技术,帮助 20 家传统企业转型,年产值增长超 20%。 五、未来展望:向万亿级技术市场迈进 江苏计划到 2025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5000 亿元,其中知识产权交易占比超 50%,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交易中心。重点推动长三角技术要素市场一体化,探索跨境技术交易规则,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 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平台功能和深化区域协同,江苏将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让技术交易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建设科技强省和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2022-03-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